新聞資料來源:上下游 記者孫維揚/ 記者陽語芸
原文: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197323/?fbclid=IwAR0PAzUuIoKFPndq3tH8F1IFk-91EaS-q5LU4NIlq-X5bziFIDygHmE0i2I
農曆春節將近,乾香菇是國人經常採買的南北貨,雖然市售乾香菇多號稱「產地台灣」,但中國香菇多年來透過走私攻城掠地,近年更直接「洗產地」,先出口越南、再合法進口台灣,2023年1─11月即達 956公噸,市售香菇有1/3 均為「中國菇」,搶走10億市場,嚴重衝擊台灣香菇產業,甚至有菇農不堪虧損只能離農。
該如何選購正港台灣香菇?菇類專家建議消費者,先選購包裝有「台灣菇類」等標章的產品,或觀察香菇有留柄、香氣淡雅、觸感不軟綿,較能安心買到國產貨。學者認為,應提升國內鑑定香菇技術與消費者知識,才能減少中國香菇對本土香菇產業的影響。
中國走私香菇,今年查獲單筆70公噸,價值近7千萬
海巡署偵防分署今年11月接獲密報,由疑似走私香菸的油輪中,發現船內密艙夾帶多達 70 公噸的乾香菇。查緝隊隊長周政璋指出,過往台灣破獲走私香菇案件,通常是有心人士從漁船、貨櫃中夾帶,或是透過小三通少量、多次從中國進口(註),這次香菇走私「真是特殊個案!」。
周政璋表示,這次的走私乾香菇包含大朵香菇、小朵鈕扣菇與香菇絲,從包裝袋外層的簡體字,初步判定是從中國進口,除了交給農業部鑑定來源,也繼續追查國內購買業者。他說明,這次案件走私重量為近年之最,「之前多為(走私)數公噸」,若流入市面,恐會影響台灣香菇價格。
根據關務署統計,2019 年至 2023 年 11 月止,台灣光是於海關就查獲共 332 件、超過 152 公噸的中國走私香菇,若全換算成市值,將多達 1 億 4180 萬元,光是上述 70 公噸的走私香菇,至少價值 6644萬元,至於未抓到的海上走私數量,則難以統計。
中國走私香菇長年侵台,上下游抽查,混充嚴重
《上下游》從 2012 年開始追蹤中國走私香菇對台灣產業的影響,根據 2013 年農糧署統計,光是 2008 年至 2012 年共銷毀 600 多公噸中國香菇,市售香菇近四成為走私貨,導致台灣菇業損失約六億元。
其中除了整朵香菇之外,又以香菇絲數量最多,業者表示,油飯、香菇肉羹等小吃餐飲多半使用中國香菇絲,別說消費者根本難辨真偽,菇農也是叫苦連天。
《上下游》於 2019 年在全台市場抽樣 21 件乾香菇和香菇絲,其中 10 件香菇產地標示台、日、韓、越等,經專家鑑定均為中國乾香菇,且有兩包混雜台灣與中國香菇,明顯「混淆視聽」;另有四件香菇絲產品之產地直接標示中國,完全無視官方禁令。
由走私改成「洗產地」,中菇佔領1/3市場,價值10億
近年來,帳面上的中國香菇走私量下滑,但滿街仍見遠低於台灣產地價格的廉價香菇,根據《上下游》調查,近年中國香菇不少改採在越南「洗產地」後再進口台灣模式,以合法之「越南菇」身份攻城略地。
從數字來看,2009 年越南香菇來台僅 3 公斤,但 2012 年已增加至 113 公噸,如今更逼近千噸關卡,光是今 (2023)年 1 月至 11 月,台灣從越南進口香菇數量已達 956 公噸,價值約達10億。
台灣市場每年乾香菇的市場胃納量約 2000 公噸,光是越南的進口乾香菇,就佔台灣香菇市場的1/3,走私的還未計算在內。
有利潤、就有市場,三朵「台灣菇」就有一朵來自越南
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宗明說明,他曾去越南考察當地香菇產業,發現越南香菇產量有限,「應付國內都還不夠」。從數據來看,越南每年進口一、兩萬公噸的中國香菇,而台灣進口越南香菇的數量也逐年攀升。
陳宗明直言,「台灣每三朵乾香菇,大概就有一朵來自越南!」他推測,中國香菇極有可能先出口至越南,變成「越南香菇」,再銷售至台灣。
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副研究員呂昀陞也與陳宗明持相同看法。他分享近年前往越南,觀察當地的香菇市場小,栽培業者數量與栽種面積並不多,因此當地市面流通的香菇就幾乎是中國香菇。當越南香菇內需量遠小於從中國進口的量、又不斷增加對台灣的香菇外銷量,他推斷台灣認定的越南香菇「應該都是從中國來的」。
陳宗明分析,因米糠、木屑等太空包材料成本和人工採收的費用持續攀升,氣候變遷也導致菇類普遍減產,近年國產乾香菇一公斤的產地價就要 1400 元以上。反觀中國香菇有產量多、人力成本低等優勢,縱使加上轉至越南的運輸和台灣關稅等貿易成本,乾香菇一公斤價格也不到 1100 元,且不用違法走私,「有價差,就有市場」。
專家教你挑香菇:認明標章、看菇柄、香氣、軟硬度
消費者該如何辨認台灣香菇與中國香菇?呂昀陞首先建議挑選具產銷履歷、有機認證、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核發的「台灣香菇」等標章,或者從新社、魚池、埔里等香菇產地的產銷班選購。
他提醒,台灣僅有較高海拔、日夜與乾濕變化較明顯的山區,才有可能產出菌傘表面菌列出花紋的「花菇」,價高量少,若看到廉價、來路不明的花菇,國人應避免購買。
呂昀陞說明,如果消費者採購未有明確包裝的乾香菇,可從「柄長、香氣、軟度」作為挑選標準。中國香菇需要長途運輸,通常會把菇柄剪至一公分以內,以減少裝填的體積與運輸費用,但台灣因為運輸路程短,菇柄幾乎都會留下。
中國香菇「特別光亮」,台灣香菇「暗色自然」
此外新鮮的台灣乾香菇帶有淡雅的香氣,「太香反而很奇怪」,較可能是中國等進口香菇受潮、擺放過久產生的氣味。呂昀陞也聲明,不論原產地,觸感過軟的香菇較可能是受潮,被黴菌感染的風險較高,消費者要避免選購。
陳宗明提醒,中國乾香菇表面經常特別光亮,因為它們採收過程經常沾滿沙土,所以在裝貨前會特別擦拭,但台灣香菇因為採收流程不落地,不會特別擦拭香菇,外觀反而會比中國香菇暗沈一些。
「原產地證明」實則無法追溯產地
有鑑於香菇走私、洗產地的狀況未有減輕,2019 年時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曾宣示,未來將加強進口作物的產證管理,從源頭防範中國禁止輸台的農產品,包括香菇等 11 類共計 31 品項的農產品,未來都要附上出口國政府官方核發的原產地證明才准進口,以此保障國內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。
對此關務署聲明,進口香菇皆會要求附上原產地證明,並驗證其真實性。但「原產地證明」通常僅能代表香菇「出口國」,難以追溯真正的原產地,因此也會綜合包裝特徵、輸出業者資料判斷香菇來源,不會將證明文件當作唯一判斷標準,香菇也會送至農糧署的「雜糧蔬菜特作協助鑑定小組」,透過比對各國香菇的性狀、外觀資料,進一步鑑定來源國。
培養消費者辨識國產菇的知能、協助提升國內養菇產業
然而邊境檢驗、查緝都屬「事後補救」,台灣是否能從源頭限制中國香菇轉口貿易來台?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分析,中國香菇經越南出口到台灣是典型的「洗產地」,台灣理應訴諸於世界貿易組織 (WTO)請求調解或調查。
然而台灣禁止中國香菇輸台在先,若貿然提出調查,可能反被中國指控實施貿易壁壘,不易在香菇貿易上取得國際認同。
與其尋求國際協助,楊明憲建議台灣更應強化香菇原產地鑑定技術、消費者食農教育,提升台灣全體辨認香菇產地的知能,從國內減少進口香菇需求。
另外他認為基於國際平等貿易,中國香菇理論上亦可輸入至台灣,但前提是台灣要確保其能通過台灣的檢疫、食安規範,而動植物防疫檢疫平台等溝通管道也需通暢無虞,才能避免中國香菇進口後,對國內農業、國民健康產生衝擊。
呂昀陞以韓國為例,中國香菇佔韓國香菇市場約五成,但仍有大量消費者願意選購韓國自產的香菇,這是因為韓國開放香菇國際貿易後,不斷推廣國人食用國產香菇的成果。他認為台灣應教育消費者辨認香菇產地、瞭解台灣香菇的好處、認同台灣香菇,才能根本解決進口香菇輸台的問題。